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首页 > 其他类型 > 大秦抡语:鬼背儒圣,物理感化!无删减全文

第14章

发表时间: 2025-03-13

“逆徒!”

“你怎敢如此曲解圣人之言!”

侍诏博士叔孙通急忙上前,拉住淳于越。

“淳于博士,莫要动怒。”

“此地可是麒麟殿!”

孙养和和周衍的尸体还未冷却,淳于越竟敢在这个时候得罪赢羽?

难道他想死?

见叔孙通将淳于越拉回去,赢羽冷笑一声。

“果然,是否心服,旁人不得而知。”

“但至少,打人的力气足够大,可以让人不再狂吠!”

淳于越气得面色铁青,失声怒吼。

“竖子,吾乃是你的夫子!”

“你竟敢如此对我言辞激烈!”

叔孙通无奈地看了赢羽一眼,猛地用力按住了淳于越。

赢羽不再理会淳于越,面向嬴政行礼。

“父皇,儿臣请战!”

大秦现在确实不适合战争。

但大秦必须打这一场!

否则等冒顿单于崛起,再想北伐匈奴时,付出的代价将是现在的数倍!

嬴政欣慰地看着赢羽,畅快地大笑。

“善!”

“甚善!”

“朕准了!”

“诸位,是否还有不同意见?”

嬴政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扶苏身上。

他原以为扶苏会反对出征,没想到他竟然如此安静地坐着。

嬴政心中越发欣慰。

“朕的皇儿终于长大了,不再明着反对朕!”

他大袖一挥,振奋大喝。

“传令天下。”

“各地郡县准备粮草辎重、征募兵员,送往上郡榆林大营。”

“将军蒙恬为主帅,率三十万军。”

“将军杨端和为副,率十万军。”

“北伐匈奴!”

除了淳于越等少数几位博士外,所有朝臣纷纷拱手。

“臣等,遵命!”

战争,这项刻在秦人骨子里的技能。

大朝议时,所有重臣齐集,信息迅速传递。

仅仅用了三个时辰,北伐的大纲便已敲定。

随着蒙毅的一声“下朝”,群臣纷纷散去。

他们将如电流般激活大秦这只残暴的猛兽,凝聚所有力量,准备撕碎敌人!

重返御书房,嬴政专注地凝视着赢羽。

“皇儿,你真的决定随军北上吗?”

“朕知道你有勇武之能,但沙场之上,刀剑无眼,任何人都可能命丧黄泉。”

“你是朕的子嗣,是我大秦的公子。”

“你不必依赖战功封爵,朕已决定赐你封君之位!”

赢羽摇了摇头,语气坚定。

“父皇,儿臣心意已决!”

这是一个彰显儒家威名、复兴儒家辉煌的良机,赢羽怎能错过?

凝视着赢羽的眼睛,嬴政从中看到了一份深深的决心与炙热的激情。

嬴政更是欣慰地连连点头。

“好皇儿!”

“果然是朕的子嗣!”

“羽,父皇为你感到骄傲!”

不顾礼节,嬴政拍了拍赢羽的肩膀,接着转向扶苏。

“扶苏,今天你在麒麟殿没有公开反驳朕,朕心甚慰。”

“如今,没人打扰,你有何忠告,尽可直言。”

扶苏沉默片刻,回头看了眼赢羽。

最终,扶苏恭身施礼。

“儿臣,亦欲随军北伐!”

嬴政一时愣住,难以置信地盯着扶苏。

“皇儿,你说什么?”

扶苏从未在公众面前与嬴政对立过,嬴政早已为此感动不已。

可现在,嬴政听到了什么?

扶苏竟然也提出随军北伐!

这个曾经固守己见、迂腐愚善的大儿子竟然变了?

惊讶来得如此突然,嬴政一时竟有些难以接受。

扶苏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。

“二弟唤醒了儿臣,让儿臣看到了真正儒家的面貌。”

“昨夜,我彻夜未眠,思考着儒家是否真正正确。”

“如今二弟北上,儿臣也想随行。”

“希望亲眼见证这儒家思想对大秦究竟是利是弊!”

嬴政终于明白扶苏转变的根本原因。

不禁心中愈加欣慰,视线中流露出更加满意的光芒。

不仅自己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,连扶苏也被拉了出来。

无论是赢羽的个性,还是他拉扶苏的情谊,都让嬴政感到极为欣慰。

这一瞬,嬴政突生一个念头。

若是让赢羽继位,做秦二世,会怎样呢?

经过短暂的沉默,嬴政点了点头。

“朕同意。”

“但你们要记住,务必确保安全归来。”

“朕和你们的阿母,都在咸阳等着你们!”

赢羽和扶苏齐声拱手。

“儿臣,遵命!”

听了嬴政一番长篇大论,传授战场上的保命法,赢羽与扶苏终于离开了御书房。

仰望湛蓝的天空,赢羽露出了笑容。

“大兄,恭喜你,终于明白了!”

扶苏也勉强露出一丝笑容。

“日后,我这愚兄可得拜二弟多多教诲了。”

赢羽大笑出声。

“那大兄还不快去准备束脩?”

扶苏点头。

“愚兄这就回去准备。”

看着扶苏快步离开的背影,赢羽愣住了。

“我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。”

“难道我还需要你那十条肉干?”

“这个大兄,真是憨得可以!”

尽管如此,赢羽并未对扶苏的性格有太多改变的期待。

三观易改,本性难移啊!

正准备回麟趾殿整理行装时,顿若悄然走过。

“昨夜,公子府外有赵高的家仆守护。”

赢羽眼睛一凝。

正想问清楚细节,却见顿若已远远走开。

刚才那句话,仿佛是幻听。

但赢羽很确定,那绝非幻觉!

“赵高的家仆,居然守在我宫殿附近?”

“赵高若能守护我,那母猪都能上树!”

赢羽眉头微皱,陷入沉思。

“难道昨晚的刺杀背后,是赵高?”

“不。”

“既然顿若已经知道此事,父皇也必然知晓。”

“如果赵高真想对我下手,父皇不可能还留他在身边!”

“不过,既然顿若提到了这点,说明赵高昨夜确实有所动作。”

“但北伐在即,我没时间与赵高耗下去。”

经过深思,赢羽突然开口。

“卦夫!”

卦夫急忙上前。

“卑职在。”

赢羽低声命令。

“派五百家仆,严密守卫‘佩奇乐园’。”

“封锁所有关于佩奇乐园的消息,不得让任何人知晓。”

“再找一位可靠的宫中宦官,把佩奇乐园的消息隐晦地透露给胡亥。”

“务必隐晦,只能让胡亥知晓。”

卦夫有些迷惑。

佩奇乐园是什么,他也了解。

不过就是公子准备在城外建的那个养猪场罢了。

赢羽不想外界知道这个养猪场的存在,卦夫自然明白。

但为何要把这些消息隐晦地告诉胡亥呢?

卦夫不解,但还是恭敬地应命。

“遵命!”

赢羽点头,满意道。

“做得好!”

“回殿准备出征!”

……

一个月后,赢羽亲手打造的‘佩奇乐园’完工。

三十二头种猪已入住乐园,快乐繁衍。

秋收时节也已过去。

大量新收获的粮食被运往上郡。

数十万民夫,或为军伍或为徭役,纷纷北上。

与此同时, 上郡。

“如今才九月下旬,怎会如此寒冷?”

扶苏紧了紧熊皮大麾,眼中满是惊异。

赢羽拉紧缰绳,靠近扶苏,随意说道。

“越往北走,寒冷来得越早。”

“为何北方百姓如此贫困?”

“因为北方的冬天冷且漫长。”

“他们必须提前准备大量木柴,以备寒冬取暖。”

“而可以耕种的时日却被大大缩短。”

正在交谈间,八夫策马飞奔而回。

“公子,杨将军传讯。”

“东北六里外的当南村,已被屠村。”

扶苏闻言,眼中惊恐。

“屠村?”

“快,去看看!”

话音未落,扶苏已夹马飞奔向东北。

赢羽眉头紧皱。

“我们也过去。”

六里地在疾驰的马蹄下,眨眼便到。

当南村的景象映入眼帘,扶苏愣住了。

数百具青壮尸体杂乱无章地躺在地上。

气温过低,尸体腐败缓慢,但大量尸体的恶臭仍令人作呕。

扶苏和赢羽不禁减缓马速,缓慢行进。

村中,更多尸体赫然出现。

从青壮到老者,从老妇到孩童,尽皆被杀!

扶苏忍不住翻身下马,蹲在一名仅有一两岁的小男孩尸体旁,手颤抖地抚摸着他那惊恐的双眼。

“如此小的孩子,匈奴人也能下得去手?”

扶苏的声音颤抖。

读了二十年圣贤书的他,无法理解。

为何世间会有如此残忍的事情!

马蹄声响起,一道苍老的声音传来。

“正因为他年纪太小,才会被杀。”

“养到能干活需要太多资源。”

“若能活到五六岁,胡贼便不会杀他,而是将他掳回匈奴耕田。”

扶苏抬头,看到了杨端和那平静的眼神。

扶苏忍不住问道:“杨将军为何如此镇定?”

“难道你就不觉得不忍么?”

杨端和轻叹。

“不过是看得多了。”

扶苏沉默。

杨端和的话让他明白,眼前的惨状并非偶然,而是每年都会发生多次。

扶苏低声喃喃。

“天气寒冷,收成也少。”

“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,他们还时常面对匈奴南侵。”

“他们是如何活下来的!”

赢羽满意地看了扶苏一眼。

如果历史上的扶苏有这种认知,他怎会被发配修长城呢?

但环顾当南村,赢羽心中燃起怒火。

“怎么活?”

“有今天没明天的活!”

“我们此行,便是为了让他们至少能够苟延残喘地活下去!”

虽然无法让他们脱贫致富,至少能够无忧匈奴入侵,苟且生存。

即便苟延残喘,也是活着!

翻身上马,赢羽沉声说道。

“大兄,上马。”

“我们早去榆林大营,协助蒙将军尽早驱逐匈奴。”

“或许能避免更多无辜孩童的死亡!”

扶苏轻轻合上男童的双眼,也翻身上马,声音坚定。

“出发!”

咸阳以北直道尚未修建,大军只能沿着车轮压出的车辙前行。

经过半个月,二十万大军终于抵达榆林大营。

快到营地时,赢羽见一队骑兵策马疾驰而来。

为首的膀大腰圆却气质儒雅的中年将军翻身下马,拱手一礼。

“末将蒙恬。”

“拜见扶苏公子,拜见羽公子!”

赢羽翻身下马,客气回礼。

“见过蒙将军。”

扶苏上前两步,扶起蒙恬。

“岳丈无需多礼。”

“出征前,思淼托我劝将军多休息。”

说话时,扶苏接过亲兵递来的包裹。

展开后,一件虎皮制的大麾出现在他手中。

“这是思淼亲手织的大麾。”

“她说这些年未能尽孝,希望这大麾能给岳丈一些温暖。”

蒙恬接过大麾,摸着粗糙的虎毛,眼中闪烁着泪光。

但很快,他收敛情绪,小心地披上大麾。

右手一挥。

“各位,请进帐!”

蒙恬和杨端和刚一进入中军主帐,杨端和便迫不及待地发问。

“蒙将军,此战准备怎么打?”

蒙恬展开地图,沉声开口。

“匈奴不擅长攻坚,打不了硬仗,他们唯一依仗的只有马速。”

“因此,本将打算分兵两路。”

“本将带主力自东向西,杨将军自西向东。”

“两路兵马将如同大网,收网河南地的匈奴部落。”

右手猛然一攥,蒙恬冷声说道。

“此战过后,河南地将全归我大秦!”

“若匈奴再想南下,便只能渡过大河(黄河)。”

“到时,匈奴的马速再无用处,只有与我大秦水师一战。”

“我倒要看看,那些胡贼如何造船与我大秦对抗!”

看着地图上的匈奴部落驻地,杨端和点了点头。

“末将附议。”

“河南地西侧的部落较弱。”

“即使多个部落联合,也能凭十万兵力一举拿下!”

主将副将已达成共识,正准备布置具体军略。

然而,赢羽突然开口。

“将军为何不直扑九原城?”

蒙恬摇头,认真解释。

“羽公子有所不知。”

“九原城离上郡遥远,且已接近黄河边缘。”

“若欲攻取此地,首先得打穿河南地,开辟一条不稳的补给线。”

“直接攻打九原城,弊大于利。”

赢羽指着地图上的九原城位置说道。

“九原城是匈奴在河南地的中枢。”

“一旦攻破,河南地的匈奴部落将群龙无首。”

“且九原城横亘于黄河南侧,是乌拉山口的重关。”

“若不能打下九原城,如何实现将匈奴堵在黄河北岸的战略?”

面对赢羽的质疑,蒙恬并未烦躁,只是笑着点头。

“羽公子所言有理。”

“本将的确想收复九原城。”

“不过,将九原城列为最终目标。”

赢羽抬头直视蒙恬。

“蒙将军可知九原城附近黄河河段何时结冰?”

蒙恬笑道。

“公子担心黄河结冰会影响战局?”

“放心,黄河每年只会在一月中旬结冰数日。”

“其他时日,最多只有冰凌。”

“匈奴无法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渡河。”

赢羽无奈摇头。

“那是榆林河段的黄河!”

“越往北走,天气越冷,黄河结冰越早。”

“我所知,九原城附近的黄河,十一月中旬开始结冰。”

“而十二月二十日至一月一日之间,完全冻结。”

“如今,距离黄河结冰不足两个月了。”

“若不直扑九原城,我军根本不可能在黄河冻结之前攻下它!”

蒙恬脸色一白。

赢羽凝视蒙恬,沉声说道。

“黄河结冰前,匈奴难以增援河南地。”

“唯有在黄河结冰前占领九原城,我军才能先占黄河有利地势。”

“让匈奴不敢踩冰与我军交战。”

“否则,匈奴主力可直接在冰面上行进,直扑九原城,与我大秦激战。”

“若不希望九原城成血肉磨盘,耗尽我大秦士兵鲜血。”

“黄河结冰前,必须夺下九原城!”

“拿下九原城后,再慢慢处理河南地的匈奴部落,岂不美哉?”

原历史中,大秦北伐时,匈奴的援军未能及时到达。

然而,这一次大秦提前了两年北伐。

赢羽不能把三十万大军的生死与此次北伐的成败,寄托在匈奴此次能否及时派援上!

蒙恬惊声问道。

“羽公子,你确定?”

赢羽点头。

“我自然不会妄言。”

“蒙将军可曾想过,黄河中的冰棱是从哪里来的?”

“它们来自上游冰层解冻后顺流而下!”

蒙恬额头微汗,诚恳地拱手向赢羽道谢。

“末将感谢羽公子提醒。”

“若非如此,末将恐错失战机!”

赢羽微笑着拱手回礼。

“将军多礼。”

“既然随军而来,我也得尽点微薄之力。”

“否则岂不是白吃军粮?”

蒙恬笑了笑,随即好奇发问。

“末将记得,公子是儒家弟子。”

赢羽点头。

“将军记得没错。”

蒙恬疑惑道。

“那公子为何对行军之事如此了解?”

赢羽认真看着蒙恬。

“作为儒家弟子,身为孔子传人,懂些军略合情合理。”

蒙恬:???

蒙恬忍不住问。

“这很合理么?”

未等赢羽回答,扶苏点头说道。

“岳丈,这非常合理!”

蒙恬:……

整场战前军议,赢羽和扶苏耐心听完。

蒙恬,作为大秦新生代的首席武将,军略能力十分出色。

在认识到盲点后,所有的布局令人震惊。

赢羽像个学生一样,认真听讲并记笔记。

扶苏见状,也拿出刀笔,记录下军议内容,让蒙恬愣住。

本将以为你们在开玩笑。

原来你们是认真的!

你们真是儒生?

我也学过儒,别骗我!

直到第二天清晨,战前军议才结束。

挥手令将领们退去,蒙恬转头看向扶苏和赢羽。

“陛下特意为两位公子准备了每人一万亲卫军。”

“分兵已安置在大营东侧,随时可以检阅。”

扶苏略带担忧看着蒙恬。

“调动这么多士卒,对岳丈有影响吗?”

蒙恬笑着摇头。

“这些兵力专为两位公子准备,不占用军制名额。”

“对我来说,不过是增加些辎重军的粮草运送。”

蒙恬认真看着扶苏。

“另,大战将起,公子到军营后,莫再称‘岳丈’了。”

扶苏拱手表示理解。

“遵命,蒙将军!”

蒙恬满意地点头。

“甚善。”

“末将还有军务,便不多留了。”

离开大帐,扶苏看着升起的朝阳,打了个哈欠。

“二弟,要回帐休息一番?”

赢羽摇头。

“愚弟要去看看亲卫军。”

“上了战场,他们便是我们生存的依靠,不能轻视。”

扶苏虽疲倦,但认同地点头。

“二弟说得对。”

“愚兄叫上崇德兄,带路引我们去!”

很快,他们抵达了亲卫军营。

临近军营,赢羽便听见阵阵呼喝声。

“刺,杀!”

“举弓,放!”

进入军营,赢羽见到两万士卒正在训练。

步卒拿着木槍突刺稻草人。

弓手不停举弓拉弦。

还有千名骑兵绕营奔跑。

然而步卒动作不力,弓手拉弓无力,骑士动作别扭。

怎么看,这不像是一支强军。

赢羽惊愕看向蒙宜德。

“蒙兄,你确定这是我公子的亲卫军?”

蒙恬长子蒙宜德尴尬地笑了笑。

“确实是公子的亲卫军。”

“别看他们不强,但非常可靠。”